年6月,湖北省文管会文物调查组在距随州市区约5公里的山地采集到一件石英岩打制的石器。经专家鉴定,确认这件石器是旧石器。这是湖北乃至长江流域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遗物。随州境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文物十分丰富。据不完全统计,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50余处,新石器时代文物近几年来3000件。
随州的“随”最早出于西周“汉中随为大”,当时随国为一诸侯国,附庸在楚国之下,附近有陈国、蔡国、唐国等。自西周后,“随”这一古地名得以流传下来。 《隋书》卷五十《庞晃传》云:“……时高祖出为随州刺史,路经襄阳,卫王令〔庞〕晃诣高祖。
随州位于汉水流域的东部,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,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城市。这里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,雨量充沛。夏季炎热多雨,冬季寒冷干燥,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。历史与文化 随州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据考古学研究,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。
湖北随州2000年成立地级市,管辖广水市,曾都区,随州市,随县,曾都为一体,三级领导分工明确,解决问题迅速到位。随州位于湖北北部,素有“汉襄咽喉”“鄂北明珠”之称,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。 我于上世纪78年年底知青招工到随州,现己生活了42年,来时随州还没有一条大道,后建设了解放大道。
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。在郡县制下,秦朝在该地区设立随县,属南阳郡这一建制。二 由此,对于随县来说,始于公元前221年,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。在湖北省各个县中,2200多年的历史可谓非常悠久了。三国这一历史阶段,魏蜀吴三国鼎立,今随州市随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。
随州北面与河南省南阳、信阳二市毗邻,南面与湖北省江汉平原的京山县、钟祥市相连,恰好处于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的交接地带,真可谓西通宛洛,南达吴越,地当荆豫要冲,扼阻襄汉咽喉。
随州市位于中国的湖北省,这个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。早在西周时期,随州就以其封国命名,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,到秦汉时期继续保持这一行政区域。
夏朝建立前后,即尧舜禹时期,随州一带乃至整个长江中游都是三苗的居地,而随州地区处于三苗的北疆,因而在夏人同三苗的斗争中,随州成为双方的争夺的要地,尧舜禹也由此同随州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。“尧放丹朱”。据《世本》、《尚书 · 尧典》、《汉书 · 律历志 · 世经》等记载,丹朱即尧的儿子。
随州,湖北省地级市,位于湖北省北部,素有“汉襄咽喉”,“鄂北明珠”之称,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1°19′至32°26′,东经112°43′至113°46′,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,东承中部中心城市武汉市,西接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,北临南阳市、信阳市,南达荆门市。
随州市位于中国的湖北省,是湖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。这个城市因其地理位置重要,被誉为“汉襄咽喉”和“鄂北明珠”,坐落在北纬31°19′至32°26′,东经112°43′至113°46′之间。自古以来,随州的名字源于西周时期的封国,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合,秦汉时期保持了这一建制。
随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。该市地理位置处于武汉市以南、荆州市以北的中部地带,是湖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。随州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汉朝。在隋唐时期,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交流中心。
随州市位于湖北省北部,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1°19′至32°26′,东经112°43′至113°46′。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,东承武汉,西接襄阳,北面与河南省南阳、信阳二市毗邻,南面与湖北省江汉平原的京山市、钟祥市相连。全市南北长约130千米,东西宽约105千米,总面积9636平方千米。